转自:正和岛
作 者:冯锦锋 盖添怡
日本半导体从前登上国际之巅,但它的身世,起点不高。
1953年,索尼在美国调查时发现晶体管技能,他们测验将晶体管运到日本国内进行仿制,发现这项技能很难,即使仿制了一颗晶体管,效能却达不到美国的水平。
日本业界其时的结论是——像半导体这样的技能,哪怕仅仅简略地仿制,能成功也极端了不得。
日本政府意识到半导体的重要性后,调集了简直悉数大型工业企业进入半导体职业,美国同行如此描绘——1981年到1985年,当日本开端兴起的时分,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就像冰淇淋在夏天消融相同,迅速地分裂。
其时在美国排名前三的AMD,净赢利下滑2/3;德州仪器历史上第一次呈现亏本;美国最强的新兴力气英特尔,1985年被逼封闭7座芯片工厂。
日本在半导体范畴的兴起对美国影响十分震慑,从而不得不重拳反击镇压。
1985年日本成为全球芯片霸主,次年美国就发起了第一次“美日半导体战役”,终究强逼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国家协议。协议最中心的一条——日本政府有必要要求旗下一切的芯片企业出口芯片的时分,要拟定最低价。一举将日本出口芯片到美国、欧洲“赚高赢利”的路堵死。
日本给美国的冲击也让美国构成了连锁反应,尔后一旦看到有国家在某个范畴应战其霸主位置,就会呈现很强的“反弹”,比方今日对我国芯片的“围堵”。
在被美国强力镇压的布景下,日本半导体工业一开端的耐性仍旧强壮——1985年到1991年,国际前十强的芯片企业,仍有6家是日本企业。
由于第一波镇压并未彻底见效,美国持续发问,于1991年强逼日本签订了第二份美日半导体协议。1992年开端,美国重新夺得国际半导体宝座,日本半导体工业则进入了式微期,尔后一向被限制到2018年,终究全国际半导体前十强里,没有一家日本企业。
按时刻来算,美国对日本发起“半导体战役”进程经过了绵长的32年,这一点,我国的工业和公司需求有清楚的认知。
向美国“偷师学艺”
从索尼“发现”美国的半导体技能开端,日本政府最大的方针便是拿到技能为其所用。
前期,日本公派许多最聪明的学生赴美留学,尤其是“美国半导体重镇”斯坦福大学——恰巧这一阶段,半导体的大部分创造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全职教授。
20世纪50-70年代,是半导体技能一日千里的30年。由于职业还处于开展前期,学界、工业界的前驱都很乐意同享,一切的学术会议,咱们都会把自己的主意待人以诚。
日本人也抓住了这个时机,每次开会都会呈现一种美国人特别讨厌,但又很经典的局面——只需有半导体学术会议,台下闪光灯不断,主持人走曩昔一看满是日本人,假如提示不允许摄影,日本人会先把相机放下去,主持人走开了再拍。今日,日本的档案馆还存有最初日本留学生去美国“偷师学艺”整理出的不计其数页的文档。
在日本国内,政府则使用商场和行政手法从美国企业手上“索要”技能和专利授权。这方面有两个典型的代表,一个是创造集成电路内部衔接技能的仙童半导体,另一个是创造集成电路技能专利的德州仪器。
1962年和1964年,两家企业都雄心壮志地想翻开日本商场大门,但被要求有必要把专利授权给日本企业,再谈进入商场。两家终究都依照技能转让的形式,将技能授权给日本NEC,然后日本政府又要求NEC,把相关专利强制转让给日本同行企业。
作为比照,摩托罗拉则是一个典型的“反面教材”,其进入日本商场接连5次吃了闭门羹,直到1985年拿出了其时只需美国才老练把握的MCU技能,才获准进入日本DRAM存储商场,前后耗时近20年。
20世纪50年代,日本被美国拉入自在交易组织,是全国际交易敞开度最高的国家之一,但在尔后30年,为了开展半导体,日本不吝在国际上处处树敌——一个交易敞开国家,半导体死活不简单敞开,即使是面对镇压、制裁,进入日本商场,有必要进行技能搬运。
日本NEC和美国LSI公司出产的芯片
2000年左右,我国参加世贸的节点,海外总说我国要求外企技能合资,实际上日本政府和日本工业界几十年前便是这么操作,而且真的促进了日本工业的昌盛。
东芝、三菱、松下、NEC,这些百年老店在19世纪、20世纪初就现已很有名,但在1955年从前还未进入半导体,在日本政府的鼓舞以及本身想要开展新工业的布景下,悉数投身去做了半导体,而且都十分有成果。
必定程度上可以说,举国体系是日本半导体工业成功的要害之一。比方20世纪60年代,光学布景身世的尼康开辟半导体事务,并于1984年成为职业第一名,日本于1976年到1980年的这个“五年计划”,扮演了要害性的人物。
到1980年,日本最差的工厂造出来的芯片,良率、可靠性、功能比美国最佳工厂造出来的芯片都要好,也是在这个节点上,美国国内开端警觉日本。
归纳来说,整个日本半导体工业进程有几个要害词——强势的日本政府、举国战略、骨干企业集体饱满进犯、强制搬运技能。
只不过,后来在美国的镇压下,日本半导体工业也走下神坛。许多人现在看不上日本半导体工业,以为他们不行了,实际上他们仅仅在芯片规划和制作端体现欠安,但设备、资料等在工业界依然无足轻重。
卷出来的“芯片龙头”
日本开展半导体工业,一向是仿照者、仿制者,硅谷一切的长处,日本简直都不具有。
年轻人创业文明在硅谷很常见,但到今日,日本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太好,整个日本的VC的规划加起来或许还不如一个深圳。国际银行于2016年左右发布过一份数据——日本的立异简单度,在全国际入围的183个国家和地区中,排名107。
所以,当失掉美国这个仿照资源的时分,缺少创业基因的日本半导体注定要走下坡路。今日英特尔的CPU,英伟达的GPU,中心还有一堆的相关技能,日本人都没法学习,本源在于美国封闭了仿照的通道。
日本当年开展半导体,“卷文明”盛行——一切的龙头企业都涌入职业参加竞赛,许多企业测验去硅谷建立子公司,向美国的一些企业请求技能授权构成壁垒,添补自己的空白。
今日,美国楷登电子、新思科技,明导(后来被西门子收买)并称EDA三巨子,三巨子EDA、IP研制所需的资金投入,有适当一部分来自日本其时在硅谷的子公司。
日本没有培育出自己的EDA巨子,却间接地培养了硅谷的第三方芯片IP规划力气,这一点比较戏曲。究其原因,内卷导致日本企业没有真实地抱团,终究无法应对日益杂乱化的芯片技能。
芯片杂乱化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——1987年,张忠谋兴办台积电。
台积电诞生之前,全国际芯片都是谁担任规划,谁担任制作,张忠谋则以为芯片既越来越杂乱化,迟早有一天规划企业没有资金、才能去构建芯片制作产能,所以决议专门做芯片代工厂。
这个形式现在现已是十分盛行,现在像中芯国际、华虹都是芯片代工厂,台积电更不用说,其规划和体量在全球规模遥遥领先,可是回过头看,除了联合索尼、电装与台积电合资的熊本厂外,日本还没有一家独资晶圆代工厂。
时至今日,许多企业还遵从着陈旧的形式:芯片规划制作跟芯片使用还在绑缚,比方说当年的索尼。说到索尼半导体,它是索尼集团一个半导体部分,担任芯片的规划和制作,然后卖给索尼其它产品部分,包含随身听、笔记本电脑、电视等。
当杂乱的芯片推动规划、制作别离的趋势呈现时,日本相关企业还在坚保守形式,这其实是一种保守文明,不只影响了工业立异,也影响了日本跟从半导体年代的节拍。
还有一点需求要点重视,日本半导体被美国镇压,与本身的高调也有相关。1987年,其时除了日本半导体兴起外,整个日本经济也兴起了,声称可以买下美国。当年,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有本书叫《日本可以说不》,震慑全国际。
在半导体工业,乃至呈现了“只需日本乐意,可以调整芯片功能,让原本应该飞往莫斯科的导弹落在华盛顿”的高调言辞,这引起了整个美国对日本半导体工业激烈的冲突和反弹,所以就有了前面说到的第2次美、日半导体协议,这些其实都有因有果。
我国芯片怎样“抄作业”?
日本半导体的起承转合、经历经验,对我国半导体工业第一个印证价值是,美国半导体工业并非不行打败的。
咱们要知道,日本和我国经济形式、工业推动形式太像了。咱们叫政、产、学、研、运营体系,或许说叫引入、消化、吸收、立异、逾越,这个都是高度符合的。
在民族特性方面,中、日也有共同点——东亚民族不单是全国际最勤勉的民族,也具有超强的战略规划才能。全国际可以做五年规划、十年规划,乃至二十年规划的,或许只需中、日、韩。你很难听到墨西哥有什么五年行动计划,美国也没有,由于文明不同,但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。
日本和我国还有个共同点,都有超强的使用才能——只需工业上游没有被卡住,那么在任何使用范畴都有或许秒杀全国际的对手。所以,假如咱们的设备、资料不被禁运,大陆要诞生一个新的“台积电”,那是很快的工作。
前面提过内卷,中、日两国都有这种现象,换种说法叫作集体立异的热情。20世纪70年代,其时有企业开端量产DRAM存储芯片,一会儿日本国内就有上百个企业具有量产实力。我国前期开展网络通讯也是这种现象,“巨、大、中、华”(巨龙通讯、大唐电信、中兴通讯、华为技能)便是其时的代表,华为便是在这种内卷文明中锋芒毕露的。
我国和日本,第二个印证价值可以称之为叫集中力气办大事。
一些可以称之为“国运工业”的特定工业,比方半导体,必定需求政府强势反击,集中力气办大事,而且具有长时刻的坚强意志,调集全国一切的骨干力气,把一切的资源都铺进去,而不能做成分钱式的调集。
就拿技能成果的同享来说,1962年和1964年,NEC从美国人手上拿到了半导体最中心的两个专利之后,日本政府强制NEC向全社会授权,一方面NEC快速强大,另一方面有志于参加半导体工业的“巨无霸”,也可以快速进入职业。假如政府不强制,NEC不或许转让技能,那么今日的日本,或许说1986年的日本不或许成为半导体国际第一。
第三个印证价值可以理解为充沛商场化。日本开展半导体,是靠引入、消化、吸收,终究靠商场,靠民营使用引导,今日的形式也是如此。
与之相反,20世纪50年代-70年代,美国的半导体简直都是面向国防军工使用开发。1968年前后,美国芯片的70%以上出售给国防军工集团。
日本看到的时机在于,美国已然是面向国防,我就面向民营,面向消费电子,面向工业电子。所以,日本是一个纯消费电子、纯工业电子、轿车电子驱动的芯片工业。20世纪80年代,美国才开端转变为商场驱动,或许叫民营驱动。
在运营形式方面,日本选用的是“国产代替,走出国门”的形式。20世纪70年代,日本根本完成了美系设备的国产代替,20世纪80年代成为“国际老迈”,而且彻底走出国门。在我看来,我国大陆现阶段,适当于完成了日本当年赶超美国的进程的25%-35%。
怎样证明我国半导体具有国际影响力呢?只需一个,走出国门。假如国际上三分之一的使用或许说20%的客户用的是我国产的芯片,那必定可以说,我国半导体工业现已真实地兴起了。
第四个印证价值,是政府的方针支撑,索尼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撑便是个很好的比如。
索尼成立于1946年,20世纪50年代职工100人不到,但却第一个发现了美国晶体管的优势,需求外汇去买美国的技能,而其时在日本外汇是受控制的,日本政府初期并不赞同——外汇这么严重,凭什么给100人不到的小企业?
好在,在索尼的尽力下,花了一年左右的时刻去压服日本政府,最终凭仗少数的外汇,拿下了这个技能。假如其时日本政府把索尼的计划否了,索尼就不或许在1955年造出全国际第一款晶体控制作的民用收音机。
第五个印证价值,是中、日工业之间的协作与互补。
曩昔两年,我跟日本半导体从业者也做了大概有七八次的事务沟通,现在两边都处于一个比较为难的境地——日本半导体,从国际第一式微到今日,现已快被边际化了。现在日本半导体的商场占有率只需6%-9%,我国大陆半导体根本也便是6%左右,在全球的比重都处于低谷期,但两边的优势又很互补。
我国大陆有巨大的资金乐意投入半导体,日本则没有多少人乐意投半导体;我国大陆有全国际最巨大的半导体工程师,包含高校的微电子专业,日本现在根本上也不多,由于没人乐意学微电子;我国大陆还有最坚强的工业链,日本现在除了设备、资料,工业链实际上是有问题的,70%芯片制作依托海外公司,没有太多自主制作才能。
反过来讲,日本是全国际数一数二的设备企业聚集地,随意拿一个设备企业出来,都可以抵得上我国一切设备企业出售收入的总和,尤其是其资料供给占全国际的70%。
此外,日本还有从前做过王者的经历和经验,这个是了不得的。
我一向以为,两边之间已然有互补,哪怕仅仅在民间层面做一些技能工业沟通,也是可以促进两边在全球半导体位置的提高,必定是可以有互补的。
(转自:正和岛)
芯片范畴最新的“国际打趣”来自日本。其背面是外表加快但实则回天乏力的美日“制作回流”。
日本晶圆厂代工商Rapidus本年8月中旬宣告,将在日本北部打造一条全主动的2nm芯片出产线。下一年试产2纳米芯片、大后年(2027年)量产2纳米芯片。
“打趣”的点在于,Rapidus称未来四年将为此投入约350亿美元,但作为一家树立于2022年8月的年青芯片企业,即使Rapidus背靠日本政府、索尼、软银等首要出资方,要量产出2纳米芯片——350亿美元是底子不够看的。
比照台积电相关的建厂、研制投入金额就更一望而知:
建厂投入上,台积电在美国的两家代工厂总投入约400亿美金。
研制投入上,台积电2022年研制本钱在55亿美金上下。
仅上述两者相加都大大超越Rapidus的350亿美元。
更何况,不管技能、设备、人才、经历——台积电都远比才树立两年的Rapidus家底丰盛。因而不管从哪个视点看,Rapidus声称要靠着未来的三百多亿美金,就想在2027年量产2纳米芯片,不亚于天方夜谭。
Rapidus的行为更像是日本大企业和日本政府一起打造的一场“政治正确”:
日本政府看起来仅仅想让人们知道——“定心,日本本乡会具有一家具有先进半导体工艺才能的半导体工厂。咱们现已在做这件事了。定心。咱们会保证供应链安全。”而企业则正好能够用“高技能”“立异”等人设向政府要补助。
日本如此,美国加快“回流”的外表动作只会更快。但美国芯片工业最近也不好平。
先是美芯片巨子英特尔2024“流年不利”。
本年以来,很多台式机用户、笔记本电脑用户和企业用户都反应英特尔13、14代酷睿处理器运转不稳,屡次溃散。英特尔称不稳定是由运转电压过高导致,并发布了补丁。但用户并不配合。外媒The Verge称,损坏是永久的。另一家媒体Tom’s Hardware也说,英特尔相关处理器的任何功能下降,都是不可逆的。
本年8月1日,英特尔宣告裁人15%。多家华尔街组织下调英特尔评级。
其二是台积电赴美建厂的路途至今未能如预期般顺畅。
台积电坐落美国的榜首家工厂原定于本年开端出产。但在 2023年7 月,它宣告将出产时刻推延至 2025 年。
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:星船知造,作者:赵盼盼、严小方,视觉规划:星船知造,原文标题:《芯片出口的添加逻辑》,题图来自:AI生成一、外表功夫仍是实在加快?芯片范畴最新的“国际打趣”来自日本。其背面是外表加...
说起半导体职业面临的难题,人们榜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?是光刻机?是5nm?是一块方方正正的芯片,咱们造不出来?
是,但也不完满是。
人们往往将芯片半导体划分为硬件工业,但事实上,这是一个高度软硬件集成的工业——软件乃至更多时分占了大头。
所以,即使咱们在20年前就研制出了CPU,现在仍会面临如此局势。相同,现在更受人重视的GPU工业也遇到了相同困局,由于咱们面临的真实难题,不是硬件,而是软件。
芯片的硬件指的是运转指令的物理途径,包含处理器、内存、存储设备等等。芯片数据中常呈现的“晶体管数量”、“7nm制程”、“存储”等,往往指的便是硬件参数。
软件则包含固件、驱动程序、操作系统、运用程序、算子、编译器和开发东西、模型优化和布置东西、运用生态等等。这些软件辅导硬件怎么响运用户指令、处理数据和使命,一起经过特定的算法和战略优化硬件资源的运用。芯片数据中常呈现的“x86指令集”、“深度学习算子”、“CUDA途径”等,往往指的便是芯片软件。
没有硬件,软件就无法履行;可没有软件,硬件就仅仅一堆毫无含义的硅片。
以英伟达的CUDA途径为例。
2012年,跟着深度学习+GPU的组合在ImageNet大赛上一炮打响,人工智能一夜之间火遍全球,全球科技界都将目光转向了这一范畴。多年深耕CUDA人工智能核算途径的英伟达股价自然是一路走红,成为了新年代的霸主。
软件,成为了人工智能年代的中心技能壁垒。
为了打破英伟达一家独大的局势,上一任全球芯片老迈英特尔和多年迈对手AMD对标CUDA都别离推出了OneAPI和ROCm,Linux基金会更是联合英特尔、谷歌、高通、ARM、三星等公司联合成立了民间声称“反CUDA联盟”的UXL基金会,以开发全新的开源软件套件,让AI开发者能够在基金会成员的任何芯片上进行编程,企图让其替代CUDA,成为AI开发者的首选开发途径。
反过来,英伟达也在不断深挖CUDA的护城河。
早在2021年,英伟达就曾揭露表明过“制止运用转化层在其他硬件途径上运转根据CUDA的软件”,2024年3月,英伟达更是将其晋级为“CUDA禁令”,直接添加在了CUDA的终究用户答应协议中,已制止用转译层在其他GPU上运转CUDA软件
关于我国用户而言,这一禁令的打击面要更大。
早在2022年,英伟达就已被要求对我国商场断供高端GPU芯片,死死地卡住我国GPU芯片购买途径。
现在连在其他芯片上运转CUDA软件都被英伟达制止了,我国人工智能公司们,怎么办?
其实,在这条禁令下发之前好久,我国芯片公司们就现已有所预备了。
2015年,国内人工智能工业如火如荼,“AI四小龙”兴起,连带着整个工业步入打开快车道。
在这波由CNN(卷积神经网络)技能引领的人工智能职业热潮之中,就有许多我国企业看到了打造国内AI芯片的重要性。
在此期间,国内连续呈现出了近百家国内AI芯片公司,其间既有如寒武纪、地平线、壁仞科技、后摩智能等的明星创业公司,也有如华为、阿里、百度等的科技巨子,还有传统芯片厂商与矿机厂商。
各家纷繁入局,工业如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,咱们的一起方针只需一个,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内AI芯片生态。
国内AI芯片玩家们早早就认识到了软件、东西、生态关于芯片的重要性,因而在不断晋级迭代硬件产品之余,也投入了许多的时刻、精力,企图处理软件生态建造中存在的问题。
CUDA是一个关闭的软件途径,因而,从底层开端打造原创的软件栈是打破CUDA生态壁垒的要害道路。
这一次,我国企业也预备好了。文 | 晓曦说起半导体职业面临的难题,人们榜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?是光刻机?是5nm?是一块方方正正的芯片,咱们造不出来?是,但也不完满是。人们往往将芯片半导体划分为硬件工...
从2023年以来,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忽然陡增,本年上半年更是大幅上涨四成以上,让韩国的存储芯片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不过跟着存储芯片的需求呈现疲软,韩国两大存储芯片巨子开端内讧,全球存储芯片的价格有望再度转入跌落周期。
来历:柏铭007从2023年以来,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忽然陡增,本年上半年更是大幅上涨四成以上,让韩国的存储芯片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不过跟着存储芯片的需求呈现疲软,韩国两大存储芯片巨子开端内讧,全球存储芯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