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同汤饼赛新年,
荠菜中含著齿鲜。
最是上春三五日,
盘餐处处定居先。
这是《燕京竹枝词·水饺》中的诗句,该书由清代何耳、易山著成,阐明清代新年吃饺子已成习俗。据震钧(1857年-1920年)的《天咫偶闻》记:“正月元日至五日,俗称破五,旧例食水饺子五日,北方名曰煮饽饽。今则或食三日、二日,或兼日一食(隔一天吃一次),然无不食者,自巨室至闾里(指布衣居处)皆遍,待客亦如之。”
新年吃饺子外,小年(腊月二十三)、岁除吃饺子,人日(大年初七)吃饺子,“石不动”(大年初十,传说是石头的生日)吃饺子,“老鼠嫁女”(大年十七)吃饺子,龙抬头(二月二)吃饺子(即食龙耳),端午(五月初五)吃艾叶饺子,入伏、过半年(六月初一)、七夕也吃饺子,立秋、立冬还吃饺子,冬至更要吃饺子……
此外,婚丧嫁娶吃饺子,生儿育女吃饺子,婴儿百天吃饺子,来客人吃饺子……
即以刚过去的立冬、寒衣节(十月初一)、下元节(十月十五),和行将到来的冬至为例,都要吃饺子,给人的感觉是:只需是过节,吃饺子准没错。那么,为什么这么多的节日会变成“饺子节”呢?其间弯曲,值得钩沉。
饺子是传统美食,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创造的,本名“娇耳”,用羊肉、辣椒和祛寒药材等制成,可治冬季冻耳,即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。据1934年印刷的《淮阳村庄风土记》:“冬至节,家多煮食水饺,盖谓食此可保获(护)耳朵不致冻掉也。”
此说显系附会:
其一,辣椒原产美洲,明代才传入我国,张仲景没见过辣椒。
其二,饺子本作“角子”,此称宋代才呈现,或“角”字不雅观,明代改称饺子,远远晚于张仲景时的东汉。
其三,“角子”的“角”本读如“决”,与“娇耳”发音不同。
小麦原产西亚,培养史达1万年以上,从食物语言学看,跟着小麦向东西方传达,东西方对相关食物的定名深受原产地影响。
学者高启安指出,小麦粉在古波斯语中读作peste或pist,今英语称馅饼为pie,意大利语中的pizza,法语称馅饼皮为pastry,均与此相关,俄语中小馅饼、面包房、甜点等,首音亦为p。中文的馒头、饽饽、馍馍、馄饨、锅塌、疙瘩等,似也来自原产地。唐代流行饆(bì)饠(luó),很像今日的饺子,饆饠的音亦似外来。由此看,饺子也或许是进口货。
一般以为,饺子呈现在魏晋南北朝,草原民族进入华夏,将“肉+主食”这种快餐法带入,但北齐颜之推的《颜氏家训》中说:“今之馄饨,形如偃月,全国通食也。”可见,前期馄饨、饺子不分。馄饨的前史早,三国张揖的《广雅》中有“馄饨”一词;1981年,重庆三国(一说东汉)墓中出土“庖厨俑”,案上有饺子模型。则饺子也或许是本乡原创。
饺子呈现的条件,是小麦栽培的遍及。小麦早在4500至5000年前便已传入我国,但直到2000多年后的汉代才遍及。
一方面,栽培小麦需更多的水,而我国北方向来干旱,古人以种粟、黍等为主,用水量只相当于小麦的二分之一。竺可桢先生曾说:“华北地区若无灌溉设备,小麦产值年年要受干旱的要挟……所以,若无灌溉设备,华北地区种麦是不适宜的。”
另一方面,小麦脱去外壳后,还有多层种皮,含单宁,味苦,粒食的小麦和豆子放一同煮,被以为是粗俗的食物,所谓“麦饭豆羹皆野人农民之食耳”。只需运用旋转石磨,将小麦打成面粉,才变得好吃,即粉食,但对加工要求较高。
外来食物融入本地食谱需求一个进程。小麦融入的关键是:汉初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大,为保安全,华夏王朝在北方很多驻军,小麦是优质军粮,得到注重。
为推进小麦出产,汉朝大建水利设备,此外,遍及旋转石磨,这种石磨在战国时已呈现,汉代始遍及。
据学者卫斯考证,《汉书·食货志》中记董仲舒上书汉武帝:“今关中俗欠好种麦,是岁失《春秋》之所重,而损生民之具也。愿陛下幸召大司农,使关中民益种宿麦,令毋后时。”“宿麦”便是冬小麦,汉武帝赞同,遂派“谒者劝种宿麦”。
汉成帝时,闻名农学家汜胜之也主张说:“督三辅种麦,而关中遂穰。”他被任命为“轻车使者”,在关中平原推行小麦。《后汉书》载东汉皇帝对粮食出产所下的十几道诏书中,有九次触及麦。
小麦得遍及,饺子也就不远了。
西晋文学家束皙在《饼赋》中写道:“三春之初……于时享宴,则曼头宜设。”这或许是最早说到面粉包馅食物——曼头,即后来的馒头。
馒头也有或许是进口货,突厥语中有manto,即肉馅团子,柯尔克孜语中有“馒特”。
前期馒头皆有馅,宋代又俗称为包子,据王栐在《燕翼诒谋录》记:“值(宋)仁宗诞生之日,真宗皇帝喜甚,宰臣以下称贺。宫中出包子以赐臣下。”古人有时也称饺子是“水馒头”。
日僧圆仁的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中记,他在长安过新年,“众僧上堂,吃粥、馄饨、杂果子”,杂果子是点心,馄饨也或许是饺子。
唐代士子登第或官吏升官,必办“烧尾宴”。传说虎变人时,尾巴仍存,需烧去,“烧尾”意为步入新阶段,名臣韦巨源任尚书令时,曾办“烧尾宴”,时人记其《烧尾食单》,共58道美食,有“生进二十四气馄饨”,形状、馅料各异,“凡二十四种”。
唐代还有“牢丸”,分“笼上牢丸”(蒸饺)和“汤中牢丸”两种。
唐代类似饺子的食物有馒头、馄饨、牢丸、饆饠,互相造型、制法或有差异。唐代馄饨以汤清如水为美,“可注砚”(即用来磨墨)。清人不明就里,梁绍壬批评说:“若馄饨汤可注砚,则庸俗可知。”却是袁枚理解,记为“用鸡汤下之”,但没深说。
肉富含蛋白质,可过滤汤中杂质,但不能开锅下,须在水温30至40℃时下,到70至80℃时捞出,不损汤味,且去污浊,此即开水白菜的做法。由此可见唐人吃馄饨、水饺有多考究。
宋代饺子遍及,开端“冬至吃饺子”。
据缜密《武林旧事》记载,宋朝冬至“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,垂帘饮博,谓之‘做节’。享先则以馄饨,有‘冬馄饨,年馎饦’之谚。贵家求奇,一器凡十余色,谓之‘百味馄饨’”。而金盈之在《醉翁谈录》中记:“是日多食馄饨……开封俗话:‘新节已过,皮鞋底破。大担馄饨,一口一个。’”
宋代人仍然馄饨、水饺、饆饠等不分,但多称“牢丸”为“牢九”,听说宋钦宗赵桓的桓字与丸音近,但苏轼已称“牢九”,他逝世时,赵桓才1岁,时刻对不上。宋人喜切口,少读一点,属“增损格”,或许是文人兴趣。
但是,“角子”兴起,一统江湖。
宋代无宵禁。据蔡绦(奸臣蔡京的儿子)《铁围山丛谈》记:“京师夜市酒楼极茂盛处也。蚊蚋恶油,而马行人物喧闹,灯光照天,每至四更鼓罢,故永绝蚊蚋。”汴梁夜市富有,油气充天,蚊子都熏死了。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:“夜市直至三更尽,才五更又复倒闭。如耍闹去向,知晓不停。冬月虽大风雪阴雨,亦有夜市。”南宋亦如此,即“杭城大街,生意昼夜不停。断交三四鼓,游人始稀;五鼓钟鸣,卖早又开店矣”。
夜市靠快餐,“角子”流行。“角子”原意是药丸,因制品巨细附近,故此称。
宋代“角子”概念含糊,饺子、汤圆、馄饨、点心等,只需包馅,都称“角子”。“角子”可前期加工,现场加热后即可售卖,功率高。“角子”巨细仅一两口,便利门客路旁边吞食,尤得妇女、儿童和白叟的欢迎。
唐代饺子皮多用面粉加米粉,宋代为进步功率,根本只用面粉。“角子”畅销,牢九、饆饠等渐被沉没。明清时华夏口音改变,“角”在本音“决”之外,又分出“饺”音,“角子”遂成“饺子”。
饺子在宋朝受欢迎,金国也照抄。宋代石茂良在《避戎夜话》中说:徽钦二帝被俘虏后,“金人供上左右睡房皆如法,并吃馄饨、匾食,乃金人御膳也”。这是在文献中,关于匾食(后多写成扁食)的最早记载,但匾食和“角子”相同,本指多种食物,明清时亦不专指饺子,馄饨也可称扁食。
明代时,皇家新年吃饺子,冬至也要吃饺子。明人刘若愚《酌中志》记,正月初一,皇宫中的人们五更便起,放爆竹,开门迎新年前,将门杠向院中地上投掷三次,称为“跌千金”,再“饮椒柏酒,吃水点心,即扁食也”。此外,“十一月,此月糟腌猪蹄尾、鹅脆掌、羊肉包、扁食、馄饨,以为阳生之义”。
清代状况与明朝类似。
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说:“每年初一……不管贫富有贱,皆以白面做饺食之,谓之煮饽饽,举国皆然,无不同也。富有之家,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,以卜顺畅,家人食得者,则终岁大吉。”冬至则是:“百官呈上贺表,民间不为节,惟食馄饨罢了。与夏至之食面同。故京师谚曰‘冬至馄饨夏至面’。”
传说清宫岁除只包素饺子,但据光绪十一年(1885年)《清宫膳食档》:“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。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(即马齿苋)十二只,第2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。”看来已不再恪守传统。
民国时,北方年夜饭必吃饺子。据《重修滑县志》:“老妇及小儿夜半不寐,围炉嬉戏有至六更者,谓之守岁,夜半食馄饨,谓之填穷坑。”仍然饺子、馄饨不分。
饺子上位,是皇家、商家、文明、民间共推的成果。军事需求是根底,商业需求促创造,文明需求将饺子从食物晋级为传统,皇家与民间参加,使其遍及化。饺子终究压倒其他美食,或许还有民族心思的原因。
据学者张志春在《从饺子称谓的演化探析其含义国际》中剖析,原始社会的新年典礼无破例,都是对创世神话的象征性扮演,饺子最契合我国人“万物混沌,盘古开六合”的观念。
据周处《风土记》记:“正旦,当生吞鸡子一枚,谓之炼形。”在饺子没流行前,人们用吞鸡蛋仿照六合诞生,而饺子比鸡蛋更甘旨。该典礼逐步充满到一切节日中,一吃饺子,人们就会有六合重开、别开新境之感,致使无节不是“饺子节”。
在今日,速冻饺子随时可得,典礼感没了,且晦气健康——速冻饺子热量高、含盐高,蛋白质含量却偏低。据学者研讨,只吃100克市售速冻水饺,即已挨近每日引荐食盐量(6克),取得蛋白质仅10克(引荐量为80克),且12个饺子就含100克面粉,等于一碗米饭,速冻水饺仍是少吃为好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红楼梦》中虽说到“小饺儿”,仅仅一种日常点心,年夜饭中未见。有学者以为,南边无此节俗,这也答应证明,作者写的是南边日子。在书中,老太君诉苦蟹黄馅“小饺儿”太“油腻”,看来她还懂一点营养学。
(原标题:过节就要吃饺子?)
来历: 北京晚报 作者:陈辉
流程修改:TF021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一切,未经答应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
参阅消息网11月14日报导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网站11月13日报导,国际最大的iPhone出产基地之一坐落我国河南省郑州市,现在郑州正转向电动轿车出产。iPhone等手机产值比较峰值削减一半,而电动轿车...
据央视新闻10月18日音讯,当地时刻18日,联合国安理会第2次就巴以问题抉择草案进行投票。我国等12国投票拥护,美国1票对立,其他2国放弃。因为美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因而抉择未能经过。当天表决的是巴...
阙怎么读?吃瓜入口网友揭秘汉字发音技巧最近,"阙怎么读"成为网络热门话题,不少网友在吃瓜入口平台发起讨论。这个看似生僻的字其实藏着有趣的发音规律,今天我们就通过网友的科普,一起探索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!...
导演王晶在某视频渠道开设新节目《王晶的笑傲江湖》,叙述其入行50年间遇到的娱乐圈秘闻。在7月27日播出的首集里,王晶就大谈他与周星驰之间的往事,不只谈及二人的相识与协作,更爆料周星驰割过双眼皮。20世...
坐落湛江市霞山区的看守所内,54岁的刘某面庞瘦弱、目光漠然。流亡20多年后,他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,藏在心里多年的隐秘也总算为外人所知。时刻回拨到1994年3月5日,广州市白云区夏茅某汽修厂内产...
8月13日,孙颖莎在一档节目的采访中回应混双决赛刘国梁颁奖时穿西服,其表明看到刘国梁主席穿西服很冷艳,他平常和女孩儿谈天交流会更温顺。(来历:潇湘晨报)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...